搜尋欣豫二字
大多都出自陶淵明 
憶我少壯時,無樂自欣豫

欣豫」有高興、歡欣、歡樂的意思
是和諧自在,處變不驚之涵養,亦是珍惜生命,創造人生之泉源

無樂自欣豫」(《雜詩》),保持樂觀之心情,喜樂之心境

難怪.....
原來名字還真是有影響





原文如下...

憶我少壯時,無樂自欣豫——試論陶淵明的少年形象

原文如下...
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熠熠明星,是「隱逸詩人之宗」,是「田園詩派宗師」,亦是古今大賢之典範,高風亮節之象徵。其所以垂諸不朽,千秋傳誦,主要是在人格與作品兩端,倘若缺其一,即不足以成其偉大。王國維即以為「天才者,或數十年而一出,或數百年而一出,而又須濟之以德性,始能產生真正之大文學,此屈子、淵明、子美、子瞻等,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」(《文學小言》),可見高尚而偉大之作品,須有高尚而偉大之人格濟之,兩者息息相關,不可分割。 

    孟子曾去:「誦其詩,讀其書,不知其人可乎?是以論其世也。」(《萬章》)有關陶淵明之生平,諸如名字、裡居、年壽或作品系年,又或中、晚年之生活、感受等,後人討論甚多,雖難免爭訟不已,仁智互見,欲是愈辯愈明,愈能將某些疑惑,加以  釐清,而對奠定淵明人格成長關鍵,及建樹其詩文思想基石之青少年時期,卻少有人去探討分析,此毋寧是件遺憾之事。 

    所謂「三歲定八十」,一位詩人作家,由於世系、家世、出生環境、先天稟賦之差異,其青少年時代之思想、生活、人品、涵養等,亦有不同,從而看出彼輩成長後,在性情、際遇、處世、待人、學養、詩文創作等方面,亦隨之有別,由此決定其一生之榮枯、命運,青少年時代之重要性,由此可見。 

以魏晉南北朝時代之文學人物而言,像曹植,「生乎亂,長乎軍」,習武且為文,「年十餘歲,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」,「性簡易,不治威儀,輿馬服飾,不尚華麗」(《魏書·陳思王傳》),所過的是貴公子生活,宴飲遊樂,擊劍田獵,讀經賦詩。像左思,出身寒門,少年時,即學書法,並學鼓琴,惟均未學成,後受父親鼓勵,勤加學習,涉獵甚廣,惜「貌寢口訥,而辭藻壯麗,不好交遊,以閒居為事」(《晉書·左思傳》)。另如謝靈運於東晉顯宦世家,為謝玄之嫡孫,生下後送往錢塘道士杜明師家代養,家人多喚其「客兒」。「幼穎悟」,「少好學,博覽群書,文章之美,江左莫逮」,「性奢豪」,「車服鮮麗,衣裳器物,多改舊制」(《宋書》本傳)。謝靈運少年得志,放蕩不羈,生活是席豐履厚。曹、左、謝三人的青少年時代,依上述,出身、個性、環境等,有極大之差異,後來在遭際、事業、創作、命途上,果然,大大有別。 

    至於青少年時期之淵明,又是如何呢?在物質生活上,淵明自云「少而窮苦,每以家弊,東西遊走」(《與子儼等疏》),或顏延之言淵明「少而貧苦,居無僕妾,井臼弗任,藜菽不給」(《陶徵士誄》)。性格輿志向,是「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」(《歸園田居》),「質性自然,非矯厲所得」(《歸去來辭並序》),「弱不好弄,長實素心」(《陶徵士誄》),「總發抱孤介」(《戊申歲六月中遇火》)。「少時壯且厲,撫劍獨行遊(《擬古》)」,「弱齡寄事外,委懷在琴書」(《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》)。「少年罕人事,游好在六經」(《飲酒詩》),又或「少懷高尚」(《蓮社高賢傳》),「少有高趣」(蕭統《陶淵明傳》),不過更重要的,是淵明的青少年時期,雖「逢運之貧」(《自祭文》),「閑靜少言」(《五柳先生傳》),卻能「無樂自欣豫」(《雜詩》),保持樂觀之心情,喜樂之心境。「欣豫」,是和諧自在,處變不驚之涵養,亦是珍惜生命,創造人生之泉源,因此個人依據有限之文獻資料,塑造淵明青少年時代之形象,是:一、貧苦磨練,少年老成。二、閑靜少言,克之自重。三、不適俗韻,性好丘山。四、志大氣豪,行俠仗義。五、委懷琴書,涵養高趣。六、孤介不阿,與物多忤。七、質性自然,任真自得。八、溫良仁厚,愛人及物。 

    而在結論中,個人除再強調「欣豫」是淵明青少年階段所以能善處逆境,樂觀奮鬥之素養外,更進而稍作探討,研判出有助於淵明奠定其青少年時代之人格、性向的五大因素,是:一、天賦秉性。二、生長環境。三、父母庭訓。四、讀書有得。五、學術思潮。而後作結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欣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